会宁县委编办紧扣职能立足岗位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取得实效

【来源:会宁县委编办 | 发布日期:2022-01-13 】 【选择字号: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会宁县委编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上级决策部署,切实把在机构编制工作中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同“我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推动全县基层工作特别是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机构组织和人员,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办好群众的所需所盼之事。

为乡村振兴赋能。县委编办发挥部门职责,优化全县县乡乡村振兴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脱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后,县委编办开展了调研和意见征求等工作,及时将县扶贫办公室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县乡村振兴局成立后,在中央、省市“三定”方案未确定前,协调划定县委农办、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继续履行原有的工作职责,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为了充实乡村振兴局的工作力量,按照“撤一建一”原则,从全县范围内调剂编制,成立科级建制的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理顺县乡职责关系,成立乡镇乡村振兴工作站,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为基层组织添力。在全县村“两委”换届中,为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县配备专职化党组织负责人85名,这85人均为学历高、年龄轻、工作基层一线、有培养前途的项目生。为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县委编办积极配合组织部门,根据在编干部统计数据,制定了村级工作满5年考核合格后予以解决乡镇事业编制的优惠政策。换届后,新班子活力大增,积极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化解信访矛盾隐患,提升村容村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为乡镇干部解忧。解决编制待遇是乡镇项目人员多年来盼望解决的第一件事,也是影响全县乡镇项目生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之一。县委编办主动联系组织、人社部门,深入实际,借鉴外地经验,制定出台了《会宁县项目人员择优入编工作实施方案》,《方案》对项目生入编实行编制计划优先,参照工龄择优考核的原则和程序进行。今年5月,在盘活编制资源的基础上,全县首批解决了201名乡镇事业单位项目生和649名特岗教师的入编问题,依据《方案》今后每年项目生按照编制空缺情况集中办理1次入编事项。此举使广大项目生更加安心基层工作,起到了正向激励作用。

为农民群众排难。县委编办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定期深入联系村柴门镇冯严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20年以来,帮助村民开展春耕、秋收活动4次,排解民事纠纷8次,开展“七一”和“六中全会”精神宣讲2次。每位党员干部联系6户群众开展“微心愿”帮扶活动1次。积极认购和推销粉条、胡麻油、蜂蜜等农产品。为解决部分留守老人洋芋销售的问题,单位发动职工联系亲朋好友认购2千多斤,基本解决了销售难问题。开展乡村基层治理大调研活动中,为冯严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出主意、想办法,协调县上交通、水务等部门做好项目对接,用真情实感为联系村办实事、办好事。

 

 

编办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