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委编办提升“四个能力”促进干部队伍建设

【来源:会宁县委编办 | 发布日期:2021-12-16 】 【选择字号:

会宁县委编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立足于政治机关建设的需要,提高站位,多措并举,在思想、责任、实干、担当、作风等方面不断锤炼干部,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机构编制工作干部队伍。

一、在转化学习成效上下功夫,提升政治能力

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勤于学习,勤于思考,为开展各项改革、管好编制资源夯实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增强政治素养。一是把学习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列为学习计划的第一议题,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坚持每周集体学习制度和月研讨交流制度,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强化党史学习教育,特别是党领导下的机构编制工作发展史教育,领悟机构编制作为政治资源的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和重要性,结合《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的学习贯彻,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牢牢把握机构编制工作的政治逻辑,坚定党对机构编制工作领导的立场不移、方向不偏。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广泛开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活动,特别是学习七一勋章获得者的事迹和他们的崇高品质,定期观看廉政教育视频,通过正向激励和反面警示,教育全体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政治品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在本职工作上久久为功,提升业务能力

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着不断优化党和政府职能体系、全面推进各领域体制改革的重任,难度大、要求高。必须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育专业精神。一是更新知识,解决能力结构相对单一,视野范围相对狭窄的问题。以《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为统揽,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机构编制方面的制度、办法、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列为每周集体学习的必修课。通过系统的学习,厘清其内在的相互关系和政策脉络,吃透精神实质,掌握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其次要求业务干部要有一定的综合知识,知悉全县党政部门的职能配置和主要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责任务,以便在优化职能、厘清权责边界、调整编制等工作中掌握主动,减少失误。二是培养综合协调能力,努力适应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量大面宽的需要。编制部门对接“组织口”后,编制工作与组织、干部、公务员、人才制度衔接更加紧密,县委编办充分利用组织、编制、人社、财政为成员单位的机构编制协调约束机制锻炼干部,在消化解决机构编制违规历史遗留问题、清理清退“吃空饷”长期借调人员等专项工作中,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平稳有序地推动工作。积极参加组织部门的干部考察、选拔、面试、年终考核等工作,为锻炼干部创造平台。三是注重个人能力提高,为增强工作效率打好基础。持续提高公文写作能力,要求每位工作人员积极撰写调研报告,上报工作信息,并形成激励机制。适应智能化需要,通过培训、传帮带等形式,熟练掌握机构编制实名制电子政务系统技术运用,以及相关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知识,做信息化时代的行家里手。

三、在基层一线和繁杂任务中强化历练,提升担当能力

坚持目标导向和过程导向相统一,引导党员干部勇担重任,深入基层一线,在繁杂的任务和艰苦的环境中砥砺思想,增长才干。一是轮流向村级组织选派驻村干部,先后有3名科级、后备干部担任柴家门镇冯严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兼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有2人次先后被市、县委评选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帮扶先进个人。全体干部定期到联系村开展帮扶活动。2021年,单位向县委组织部推荐1名年轻科级干部挂职担任会师镇党委副书记,为期2年。二是开展机关社区党建共建活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参与基层治理活动。在2020年、2021年两次重点新冠疫情防控时期,每位干部都是网格责任员,分片承担小区居民出入测温、扫码、登记、消毒,物资配送等一系列管理志愿服务工作,许多年轻同志克服家庭困难,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圆满完成了防疫任务。三是提升应对重大负面舆情和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坚持原则、有效掌握、科学化解。组织干部参加宣传、政法、信访等部门举办的培训,掌握应对突发事件带来各种风险挑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020年以来,会宁县部分代课教师因解决安置问题,制造网络发酵事件、进行大面积缠访闹访,形成影响稳定的严重社会问题,编办联合教育、人社等部门,积极应对舆情并派出工作人员分3次深入上访户家中,与当事人沟通,讲解政策并根据编制方面的政策规定,对上访人员不同诉求分类整理,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逐个化解,上访趋势基本得到遏制。

四、在作风建设中强化钉钉子精神,提升落实能力

在作风建设中,坚持高位推动、严格责任,形成抓在手上、落在实处的鲜明导向。一是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年初单位根据工作计划,确定调研课题,制定调研方案,明确牵头责任人,分组实施,优秀调研报告上报省市业务部门。2020年以来,先后有5篇调研报告被省市业务部门刊物发表;根据要求,机构编制动议前,均实行调研,形成论证结果,提交会议讨论。坚决杜绝调查研究只问网络不深入实际的现象。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机构改革成效评估和日常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中,对遇到的问题分层分类解决,力求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关键部位。如解决超编问题,经梳理后,甄别哪些是突出问题,哪些是普遍性问题,对制度性不够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机构改革后,一些单位存在长期借调人员,编制在下属单位或乡镇,而人员长期脱离本单位,形成管理混乱,为此编制部门联合组织、人社等部门结合实际,对确实存在人员紧缺的部分单位,调剂编制,其余限期清退,并向全县下发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专项文件,强化领导、强化督查、强化问责,确保制度落到实处。三是抓常抓细抓长,养成严、实、细的良好作风。单位每年开展“业务精、政策熟、态度好、作风良”为主题的岗位履职承诺活动,要求每位干部对年度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并对完成时限和工作质量公示,每季度自评、众评一次,年终结合考核综合定性。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编办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