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发展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路径

【来源: | 发布日期:2015-03-26 】 【选择字号: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事业单位的广泛存在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一大特色,事业单位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事业单位发展也出现了与改革开放要求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问题,如部门所属、各自分割、重复设置,多数小而全;管理人员占比过大,专业人员占比过小,专业化程度低;基本依从行政机关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内生动力和活力缺乏等。这些问题加剧了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紧张,影响国家治理,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目标是建立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实现这一目标,一个重要途径是实行事业单位跨部门跨行政区划集团化发展。实行政事分开、集团化发展,就是整合各部门所属同类事业单位,使之脱离原来的行政隶属关系,并增加一线专业人员力量,实行集团化管理和跨部门服务。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部门直接干预、打破事业单位部门分割格局,而且有助于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发展和均等化。 

    事业单位集团化与企业集团化有着显著不同。其一,事业单位集团仍然是立足公共服务和社会公益、依照国家规定的目的举办的事业单位,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和集团成员高收入为目标。其二,事业单位集团的运行成本一般由纳税人负担,引入市场机制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公益服务效率。其三,对事业单位集团的评价标准是社会责任第一、兼顾经济效益。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提供公益性服务数量、质量、水平以及社会影响、社会满意度等,经济效益评价处于次要地位。目前,已有一些事业单位推行集团化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需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完善治理结构、创新运行机制。 

    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除了特殊情况,原则上应把事业单位从行政部门分离出来进行整合和改造,依据不同情况,分类组建事业单位集团,促使其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改变相互分割、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破除浪费资源、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借鉴国有企业管理成功经验,建立事业单位集团出资人监管机构。政府出资人对事业单位集团进行绩效评价,向社会公开评价结果,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政府职能部门从对事业单位进行直接管理转变为对社会和行业进行政策管理和监督。 

    改革事业单位运行机制。事业单位集团应依法依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落实事业单位法人各项自主权利。改变依从行政机关管理和运行的传统方式。政府采用购买公共服务方式,事业单位集团采用竞争服务方式,事业单位集团与政府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约定义务,享有合同权利。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通过兼并、合作、新建等方式,鼓励和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等向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布局,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采取国家政策引导和事业单位集团内部工资福利倾斜、定期轮换等措施,鼓励人才为边远地区服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引导,增强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成果。

编办概况